妊娠糖尿病是什么?准妈妈们一定要了解的知识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。很多准妈妈在孕期检查中发现血糖偏高,就特别担心会影响宝宝健康。其实,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,只要科学管理,绝大多数孕妇都能顺利度过孕期。
妊娠糖尿病筛查时间和诊断标准
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通常在孕24-28周进行。医生会让孕妇先喝下含有75克葡萄糖的糖水,然后分别在喝糖水前、喝糖水后1小时和2小时测量血糖值。只要这三个时间点中有一个数值超过标准,就会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。
具体的诊断标准是:空腹血糖≥5.1mmol/L,服糖后1小时血糖≥10.0mmol/L,服糖后2小时血糖≥8.5mmol/L。如果确诊为妊娠糖尿病,医生会给出的指导方案。

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有哪些
妊娠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,确实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一定影响。对孕妇来说,可能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、羊水过多的风险,也容易导致难产和剖宫产。
对胎儿而言,高血糖环境可能导致胎儿生长过快,形成巨大儿,增加分娩困难。新生儿出生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、黄疸等问题。不过,这些风险通过规范管理都是可以有效控制的。

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
治疗妊娠糖尿病主要有三种方法:饮食控制、适量运动和胰岛素治疗。绝大多数孕妇通过前两种方法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。
饮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,每天可以安排三顿正餐和三顿加餐。主食好选择粗粮,如糙米、全麦面包等,同时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。水果要选择低糖的,比如苹果、草莓、柚子等,而且要控制分量。
运动方面,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散步、孕妇瑜伽等。运动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,这时候运动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。
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两周后,血糖仍然不达标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。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,是妊娠期间的降糖药物。
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
孕期血糖控制有明确的标准:空腹血糖要控制在5.3mmol/L以下,餐后1小时血糖要低于7.8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要低于6.7mmol/L。孕妇可以自备血糖仪,每天监测4-6次血糖,包括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。
产后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
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会自行正常,但这类孕妇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。因此,产后6-12周需要再次进行糖耐量检查,确认血糖是否正常。
为了预防糖尿病,建议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保持理想的体重,均衡饮食,定期运动。如果计划再次怀孕,好提前医生,做好孕前检查和管理。
总的来说,妊娠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,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做好自我管理,绝大多数准妈妈都能顺利生下健康的宝宝。如果您在孕期发现血糖异常,一定要及时就医,寻求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