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?男性50岁后要警惕这些信号
张先生今年58岁,近总感觉排尿不畅,起初以为是普通的前列腺增生。直到体检时PSA(前列腺特异性抗原)指标异常,才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进一步检查,终确诊早期前列腺癌。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——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10%的速度增长,且60%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称为"老年男性隐形"的疾病。
前列腺癌为何容易被忽视?
不同于其他,前列腺癌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。当尿道时,才会出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排尿问题:尿频(尤其夜尿增多)、尿流变细、排尿费力等。很多男性会误以为是自然衰老现象,直到骨痛、血尿等晚期症状出现才就医。泌尿科提醒:50岁以上男性、有家族史者、长期高脂饮食人群,每年应做一次PSA检测和直肠指检。
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?
当PSA指标异常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三步检查:首先是多参数核磁共振,能清晰显示位置;接着是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,这是确诊的"金标准";对于中高危患者,可能还需要全身骨扫描或PET-CT判断是否转移。现阶段,基因检测也被纳入诊疗指南,可帮助预测疾病进展风险。
治疗方法如何选择?
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:
1. 主动监测: 适用于极低危的微小,定期复查代替立即治疗
2. 性手术: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创伤小、快,适合早中期患者
3. 放射治疗: 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粒子植入,对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更具优势
4. 内分泌治疗: 通过药物或手术抑制雄激素,但18-24个月后可能产生耐药性
5. 新型疗法: 针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,现有药物和免疫疗法可供选择
日常预防的四个重点
虽然年龄和遗传因素不可控,但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习惯降低风险:
• 控制红肉和乳制品摄入,多吃番茄(含番茄红素)、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
• 保持规律运动,肥胖人群患病风险增加20%
• 避免久坐,每小时起身5分钟改善盆腔循环
• 50岁后每年体检,有家族史者提前45岁筛查
确诊后如何提高生存质量?
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5%以上,关键是要做好长期管理:手术或放疗后可能出现尿失禁,通过凯格尔运动通常3-6个月可改善;内分泌治疗带来的潮热、骨质疏松等副作用,可通过补钙和适度有氧运动缓解。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,现在医学发展,即使是晚期患者,通过规范治疗也能获得长期生存。
后要提醒的是:网络传的"保健品"、"偏方"都缺乏科学依据。如果发现排尿异常或体检指标有问题,务必到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是应对前列腺癌有效的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