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: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必修课
小周今年28岁,公司体检时医生建议她做宫颈癌筛查,她一脸疑惑:"我平时连感冒都很少,怎么可能得?"这种想法在年轻女性中并不少见。实际上,宫颈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,等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忽视的女性健康"隐形"。
为什么宫颈癌筛查这么重要?
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1万,其中30-55岁女性是高发人群。但令人欣慰的是,宫颈癌是目前明确病因且可防可控的恶性。通过定期筛查,完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发现异常,简单治疗即可阻断发展。
很多人以为接种HPV疫苗就万事大吉,其实疫苗只能预防部分高危型病毒感染。即便打过疫苗,年满25岁的女性仍需定期筛查,这两道防线缺一不可。
宫颈癌筛查到底查什么?
目前主流的筛查方式是"HPV检测+TCT联合筛查",就像给宫颈做"双保险体检":
HPV检测:查找是否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,这种病毒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病变。检测时医生会用专用刷子轻轻刮取宫颈分泌物,整个过程1分钟不到,基本没有不适感。
TCT检查(液基细胞学):观察宫颈细胞是否异常。相比传统巴氏涂片,这种方式率更高,能发现极微小的细胞变化。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5岁开始筛查,30岁后好两项联合做。
关于筛查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"我没不舒服就不用查"
宫颈癌前病变阶段可能持续5-10年毫无症状,等出现接触性出血、分泌物异常时,往往已错过佳干预时机。
误区二:"检查会很疼"
规范的筛查操作只会轻微不适,熟练的医生操作时间不超过3分钟。怕痛的女性可以选择干净后3-7天检查,此时宫颈口较松弛。
误区三:"一次正常就不用再查"
建议25-29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TCT;30-65岁每5年做HPV+TCT联合筛查,或每3年单独做TCT。有高危因素者需缩短间隔。
哪些人群要特别注意?
• 长期吸烟或免疫力低下者
• 有多个或携带HPV
• 长期口服避孕药超过5年
• 有宫颈癌家族史
这类女性建议将初次筛查时间提前,并遵医嘱增加检查频率。
筛查前后要注意什么?
检查前:
1. 避开期,佳时间是干净后3-7天
2. 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、灌洗和用药
3. 有急性炎症需先治疗
检查后:
• 少数人可能出现极少量出血,1-2天会自行停止
• 保持外阴清洁,2天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
• 一般3-7个工作日可拿报告,记得按时取结果
筛查异常怎么办?
如果报告显示HPV阳性或细胞学异常,先别惊慌。这不一定等于患癌,可能需要进一步做镜检查。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观察随访、药物治疗或小手术处理,多数早期病变都能有效控制。
记住: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早发现、早干预。就像定期给身体做"安检",把危险苗头掐灭在萌芽阶段。现代医学已经让宫颈癌成为可预防的,关键就在于及时行动。
今天下班路上,不妨打开手机备忘录,给自己设定一个筛查提醒。健康这件事,永远不怕做得太早,只怕开始得太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