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皮肤病:常见类型与科学防治指南
夏天出汗多、雨季湿度大,孩子总挠身上的红疹?健身房的公共毛巾用完后皮肤发痒?这些可能是感染性皮肤病在作祟。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病原体引发的疾病,感染性皮肤病占皮肤科门诊量的30%以上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这些“不请自来”的皮肤问题该如何应对。
一、真菌感染:痒到睡不着的大麻烦
足癣(脚气)、股癣、花斑癣(汗斑)都属于真菌感染。这类皮肤病爱温暖潮湿的环境,症状通常表现为环形红斑、脱屑或小水疱,伴随剧烈瘙痒。曾有患者因连续穿三天未干的运动鞋,导致脚趾缝溃烂流脓,这就是典型的真菌感染加重。
科学处理方式:保持患处干燥透气,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少2周。注意!症状消失后仍需坚持用药1周,否则容易复发。
二、病毒性皮肤病:会“传染”的皮肤警报
常见的带状疱疹(缠腰龙)和水痘都属于病毒感染。初期可能只是皮肤刺痛或发热,2-3天后会出现簇集水疱。特别提醒:50岁以上人群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,超90%。
另一个高发的是传染性软疣,儿童游泳后多发,表现为蜡样光泽的小丘疹。切记不要自行抠抓,否则可能扩散感染。
三、细菌感染:红肿热痛的紧急信号
和脓疱疮是多见的细菌感染。健身爱好者剃须后出现的红色脓头,小朋友夏季脸上的“蜜糖痂”,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。这类感染需要外用抗生素软膏,时需口服药物。
特别提醒:面部三角区的痘痘千万别乱挤!可能引发颅内感染。
四、寄生虫感染:被忽视的皮肤
疥疮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夜间瘙痒尤其剧烈,指缝、腋窝会出现灰色隧道样皮损。而阴虱则多通过性接触传播,毛发根部可见虫卵。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全家同治,衣物床具要高温消毒。
五、科学防治的5个黄金法则
1. 早识别:发现不明皮疹超过3天不消退,及时就医
2. 忌抓挠:避免皮肤破损引发二次感染
3. 分用品:毛巾、拖鞋等个人物品专人专用
4. 控环境: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
5. 遵医嘱:不擅自停药,完成整个疗程
后提醒:糖尿病患者、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,这类人群出现皮肤问题建议24小时内就诊。保持皮肤健康,从科学认知开始。


